价值挖掘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中国卒中现患人数约1110万,每年新发人数240万,每年约157万因卒中死亡。中国卒中患者大部分为缺血性卒中,约占卒中患者81.9%。所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识别、早治疗、早预防等尤为重要。
一、早识别
突然出现哪些症状患者及家人应考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及时就诊呢?
365建站典型症状:
①言语障碍:包括言语含糊不清(构音障碍),听不懂别人讲话(听理解障碍),不能说话(运动性失语),能说话但叫不出常见物品的名字(命名性失语)。
②口角歪斜:多数自觉口角流诞
③复视:表现为视物双影,多伴有眩晕、恶心、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行走不稳等。
④视物不清:包括看东西一半清楚一半模糊(偏盲)。
⑤偏侧肢体麻木无力,偏侧面部麻木。
⑥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多伴有眩晕、肢体麻木无力等。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非典型症状:
突然出现的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精神异常(胡言乱语,乱抓东西,淡漠不语等),偏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等。
出现上述症状,无论症状是发作性,还是持续性均应立即就诊。
二、应做哪些检查识别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呢?
①首先行脑CT检查,如果脑CT未见出血灶,诊断缺血性脑卒中。若症状持续1小时以上,或症状持续小于1小时,急诊颅脑MRI提示急性脑梗死的均应按以下流程处理:
急诊处理:发病4.5小时内排除溶栓禁忌,首选阿替普梅或TNK静脉溶栓,发病6小时内,排除溶栓禁忌,给予尿激酶溶栓。若合并心房颤动,口服新型抗凝药物或应用华法林(INR大于1.5),属溶栓禁忌症,应考虑急诊介入取栓。醒后卒中或发病6-24小时急性脑梗死,应急诊行脑动脉+颈部血管CTA+CTP检查,明确核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的比例评估能否静脉溶栓及介入取栓。
常规处理: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血脂、血糖、心肌酶、凝血功能、心脏超声、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颅脑MRI+脑血管MRA。对于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必要时应完善动态心电图,发泡试验。经食道超声检查, 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等寻找病因。对于存在脑血管狭窄患者,必要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及(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中药制剂改善循环,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胞磷胆碱改善脑代谢及补液,扩容治疗。监测血压、血糖,酌情调控。
后期预防: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调脂、稳定斑块的药物,调控血压、血糖,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抗凝治疗。注意有无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血糖、血脂、心肌酶等。(作者: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贾书娟 )
责任编辑:王 娟